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(记者吴文诩)当前,一些犯罪分子将目光看向老年人人群,造成涉老年人诈骗刑事案件展现更新特性。新闻记者27日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获知,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,西城法院案件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总共19件,在其中涉诈骗7件、合同诈骗罪2件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0件,受害人、投资者高达1200余名,涉案金额达到4.6亿余元。
北京市西城法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汪琦表明,涉老年人诈骗犯罪性质恶劣、损害目标独特、追赃挽损难度高,给老年人导致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,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家庭和谐。汪琦说,在整理、剖析之后发现,现阶段涉老年人行骗主要有八类普遍种类:
一是“理财投资”骗局:犯罪分子喊着“国家扶持”“政策补贴”等广告牌,编造投资理财产品或夸大其词长期投资,服务承诺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,吸引到项目投资后直接携款潜逃,导致老年人倾家荡产。
二是“以房养老政策”骗局:犯罪分子以“以房养老政策”之名,哄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,随后故意利用公正、仲裁和诉讼等方式或是恐吓威胁、威协以及其他方式非法侵占罪老年人房地产,导致老年人露宿街头、背负着巨额债务。
三是“商业保险代办公司”骗局:犯罪分子假冒医院门诊、金融机构、车险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,利用老年人期盼老年生活有一定的保障的迫不及待心理状态,假称能够委托补交“个人社保”,扣除“工费”和“做事费”。
四是“文玩收藏”骗局:有一些犯罪分子以帮助老年人竞拍其收藏的粮票、纪念邮票、错版人民币等“古董”为诱饵,编造高价,哄骗老年人授权委托委托竞拍,扣除“拍卖费”和“附加费”;有一些犯罪分子将公司的伪劣艺术品假冒为高端藏品,虚假承诺短时间会大幅度升值且公司会高价代卖或复购,哄骗老年人高价选购;有一些犯罪分子合拼“连环套”,先用高价竞拍为诱饵,吸引住老年人到公司谈话后再推销产品伪劣艺术品,执行“骗中骗”。
五是“保健养生”骗局:犯罪分子以免费体检、领取奖品为诱饵,吸引住老年人参与“健康养生讲座”“权威专家义诊活动”等活动,以“秘方”“专供特供”为营销手段,编造或夸大其词商品作用,哄骗老年人选购“药物”“保健产品”和“理疗机”。
六是“街边封建迷信”骗局:犯罪分子自称为“医仙”或“高手”,编造老年人本身或家人即将迎来病症、灾难,虚构只需对现钱金钱和珠宝首饰“开坛做法”就可以“解灾”,再串通同犯偷换或行骗账款,导致老年人财产损害。
七是“忘年恋”骗局:“忘年恋”骗局是“杀猪盘”的一种,犯罪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、日常生活寂寞的特性,通过互联网或短消息交朋友发展为“恋爱关系”,再虚构各种理由索取金钱。
八是“关怀扶持”骗局:犯罪分子以“关怀老年人”和“扶持弱势人群”为幌子诈骗,有些机构度假旅游参观活动,根据诱发、搭售或变向扣除会费等方式诈骗;有些假冒天然气、供水公司职工或小区、医务人员,之上门维修管道、检测核酸为由入户口诈骗;有些利用老年人的善举和怜悯之心,根据虚假广告“公益活动”“公益活动”开展非法融资。
西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喻晓敏表明,老年人要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、主动提高反诈防诈骗水平,享有质量老年生活、避开各种养老服务行骗,须切记下列“六不”标准:
一是“不求回报”。不随意填好问卷调查、不点开生疏连接、不对陌生人谈起真正私人信息和家庭经济情况,包含名字年纪、手机家庭住址、银行帐户、家庭主要成员等。
二是“不接通”。慎重接通陌生号码和境外来电,假如收到自称是银保、网购网站规定根据提示开展网上汇款的电话,不要随意轻信、不理智转帐,能够了解儿女或直接拨通110告警。
三是“不参加”。不随意依据宣传单、视频广告引导参与线下推广“养生讲座”“健康检查”“竞拍以旧换新”“抽奖活动换取”“度假旅游参观考察”等异常主题活动。
四是“不动心”。不敢相信“保底利息高”“高价竞拍”等项目投资服务承诺,不参加“0元购”“全额返利”等购物活动,切勿“检漏”“贪便宜”心理状态,革除“找关系”“潜规则”作风,守好自己的“钱袋”。
五是“不支付”。尽量不要支付转帐,在做出任何账款付款管理决策以前都需要“三思而后行”,一定要告之另一半儿女并征求他们的建议。
六是“不拖延”。在发现上当受骗后一定要及时拨通110救援电话或向12337全国扫黑办智能化系统举报平台体现,不要等待、推迟,防止耽误公安部门侦察追捕和追赃挽损的最佳时机。(参加采写:孙彤)